陈立人官方网站
http://6474.diaosu.cn
陈立人首页>文章>正文

存档:广州市三十周年美术作品雕塑部类展览策展提纲(初稿)

更新时间:2025-01-04 13:22:39 作者:陈立人
一 绪论

一份专业的策展计划,其关键先在于立意。策展固是极为务实的工作,而自所有琐碎的实务背后,立意乃是贯穿一切的主线,一个展览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此。所谓立意,在这一个官方主办的展览来说,无非是对展览目的、展览精神的领会。

四百万展览经费,不算多,亦不算少,笔者认为,此次展览应该尽力达到三个效果:

1) 以宣扬广州美术成就为手段,以推广正在崛起的文化大广州这一概念为目的。也就是说,不能把这次展览理解为仅仅是美术界中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而是要把目光放得更高、更广、更远。宣扬大广州的形象成功了,水涨船高,反过来也比一次纯粹的学术交流活动更能促进广州美术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这次展览所针对的对象将远远超出美术界范围,它使这次展览的顾及面、社交面、组织工作更加繁复。

2)打破以往那种“地方文艺界赴京汇报展出”的怯懦心态,展现、推广一种先进的、具备底蕴的、富有特色的、充满自信的、务实奋进的岭南文化精神,尤其是在过去三十年间在广州文化建设中逐渐形成的广州人的价值观、广州人的审美观。

3)对组织方来说,此次展览也是对自身创作力量的一次检阅,并谋求对分布在广州地区的多支美术创作力量进行整合,使之在未来的广州文化建设中更加有效地协调作战。并在整合中鼓励扶植新生创作力量的成长,培养其向心力,为今后的文化大广州打下人力资源的基础。这个似乎并不太引人注目的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以往广州美术战线上存在的许多症结则可迎刃而解,整局棋就盘活了。

这份策展计划,就是围绕着这三点而展开。

二 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

这次展览实不易为。

如果把展览当作推广文化大广州形象的第一波宣传攻势,那么它实在不逢天时,首先在明年北京乃至全国,兴奋点将集中在对奥运的期盼上。而且势将在奥运期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沉浸其中,尽管广州手中有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但规格上毕竟不能与奥运相比,而且,两年后的亚运会对国人来说还是个模糊的概念。但箭在弦上,展览不能不搞,以后再搞更难,四月份的展期,也算是明年在北京搞活动的最后一班车,再晚一点肯定被淹没。

天时如此,人和地利如何?

人和,有展览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组织者与艺术家方面的关系,这里着重提一下本次展览各部类之间的协调,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展览必须有完整的灵魂,分割为画与雕塑两部,令人不解,无奈之下笔者亦唯有“在雕言雕”,但还是希望在筹展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汇合到一起来。

地利,不妨理解为广州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创作精神、文化大广州的创作环境氛围。宽容,和谐,健康,务实,奋进,这是笔者以广州文化圈与北京相比较所体会到的广州特色,无论在艺术发展格局上,还是在国家提倡的新时代精神方面,广州文化确实有它的优势与先进性,素来被讥为“文化沙漠”的广州,对此要做的是不再沉默甚至于默认,而是向全国理直气壮地亮出“南方先进文化”的招牌来,这一点在作品征集通知发布时就应该鲜明地指出,也应该是展览的一个主要方向。

如果能够成功整合省市创作力量的话,广州的雕塑还是有本钱的,大家可能知道,广州(广东)雕塑曾经坐的是全国第一把交椅,出过不少领先于各地的经典名作,这个本钱不能不利用。

全凭吃老本也不行,广州雕塑家如今究竟还能有多大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当今身为中坚力量的一辈是否能痛下决心排开俗务沉潜下来创作。这方面同时作为本次展览组织方的上级文艺领导机关应该有充分的发言权。

要凭四百万搞一个展览从而掀起一股“广州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热得快往往也凉得快,宁可慢慢升温,熬到2010年,火候也就差不多了。实际上,能初步呈现本文开篇所提到的三点,已是赢家。

三 展览内容以及展示媒介

既然把雕塑与绘画分开筹展,那么雕塑该展什么?怎么展好?

雕塑三十年来在广州地区的发展,与其他美术种类有所不同。自从潘鹤等前辈倡导过轰轰烈烈一时的中国城市雕塑运动以来,就广州雕塑界内部,并未发生过多个艺术流派衍生、递进、互撞的现象,八十年代中期,成立过《广东青年雕塑学会》,也是昙花一现。

其实,纵然论及在广州地区发生的诸美术流派和艺术事件,身处文化大漩涡,见惯了光怪陆离、身处激流汹涌的北京艺术界人士眼中,似乎一直也不足挂齿。这次展览,毕竟是官方主办的庄严大展,若一味求新,要与京中光怪陆离激流汹涌的诸流派比光怪陆离激流汹涌,那无异是以己之短,克人之长,也不足代表广州美术的主流实况,说穿了,那还是对广州文化缺乏自信的一种跟风心态,与“地方文艺界赴京汇报展出”的怯懦心态同出一辙。

如果说广州美术散,那确实是散,但散而不弱。广州人的习惯是用实力来说话的,于是我们拥有一批在全国很有影响的经典作品。

所以,展览应该抓住两个方面:

首先是亮经典品牌,把它们放大,修整好,摆出气势来。对于名作、名家,应各有其展示专区。这里有一条建议:可考虑在广州雕塑公园借调作品。

其次是在今年抓紧时间促新作,特别鼓励能散发南国气息、对生命有真切感受、对民生有深切关怀、对国计有深远思虑的作品。

展览内容以及展示媒介如下:

1)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州地区诞生的艺术经典(雕塑)。

例:

《猛士》(唐大禧)、《开荒牛》(潘鹤)、《和平女神像》(潘鹤)、《彭大将军像》(关伟显)、《冼星海》(梁明诚)、《崛起》(黎明)、《拚搏》(俞畅)……

展示媒介:实物,以及相关史料。

2)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州地区发生的影响较大的艺术运动以及事件(雕塑)。

例:

80年代初在广东兴起、以潘鹤为领军的中国城市雕塑运动;

2003年雕塑家集体为抗击非典英雄们树碑立传;

西关、沙面民俗群雕

……

展示媒介:实物、图片、文字、录像投影。

3)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州地区活动影响较大、作为雕塑创作中坚力量的雕塑家们及其作品。

例:潘鹤,唐大禧,梁明诚,黎明,林国耀,俞畅,万兆泉……

展示媒介:实物、图片、文字、录像投影。

4)蓬勃奋进的新生雕塑创作力量及其作品。

例:(待收录)

展示媒介:实物、图片、文字、录像投影。

5)广州市雕塑艺术的软硬件配置展示。

例:广州文学艺术中心(广州雕塑院)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广州雕塑公园

潘鹤雕塑园

唐大禧雕塑园

以及相关展览场馆

展示媒介:建筑模型、图片、文字、录像投影。

四 作品征集

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地区各支雕塑创作力量分布错综,有部属、省属、市属。艺术标准上可以很合弦,艺术家行动起来却未必合拍,不但雕塑界,美术界大致如此,这是文化管理层方面应该正视却往往容易忽视的问题,这些头头绪绪处理不当,事端自来。故此,建议在展览操作过程中,尽可能淡化门户概念,对艺术家的介绍,亦立足于其个人成就,少一些职务头衔罗列,更多地集中于其作品及其独立价值为好。

实际上,“广州市办的展览、广州市的艺术家参与”这样稍为含糊的提法及操作方式,最有利于各支艺术创作力量的整合。

树立经典、检阅中坚、扶植新人,则是使展览各参与方共赢的原则。

征集作品可分三个层面:   

1 经典作品

数量不宜多,多则无经典可言。可交由大会艺术评委(雕塑部类)们选出10-15件经典雕塑,作为赴京展览的亮点,并向作者发放《经典作品入选证书》(邮件)。

2 中坚作品

这个层面指目前活跃在雕塑领域的中年作者群,他们年富力强,已有名望,又服务于专业创作单位,是本次展览实力保证,抓住了这个层面则大家心中有底。

数量不限,一般来说,评审方面对此层面可以比较放松。

展览组委会须在不迟于五月底发出《展览邀请信》(邮件);

3 新人作品

广州精神的包容性、多元格局往往体现于此,正因为有新鲜血液不断补充,广州美术虽少惊世骇俗的表现,却能远离暮气沉沉的窘局。

数量不限,须经评审。

展览组委会须在不迟于五月底向广州艺术家发布《作品征集通知》(报纸,互联网);

四百万经费,大部用于展览支出,但为雕塑展品质量起见,还是建议为作品制作拨出一部分专款,针对以上1与3两个层面发放制作补贴。理由是:

部分经典作品需修葺翻造,这要花钱(每件建议控制在¥10000RMB以下);

部分新人作品由于经济条件困窘,扶持一下便是雪中送炭(每件建议控制在¥5000RMB以下)。具体哪件作品需要发放制作补贴,发放多少,由艺术评委会斟定。

层面2的作者,多服务于专业团体,多具备知名度,经济状况也相对好一些,也就是说,对社会亦相对应有更高责任感,如果搞“太公分猪肉”一套,那么,再多的钱也是锦上添花,味精撒在汤里罢了,也不利于风气。而这部分作者的作品,却可以说是展览的骨干力量,所以在组联工作上要特别下功夫,对市内重点雕塑创作基地的情况要了然于胸,对重点作者作品的创作进程、送展数量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有记录在案,经常性地追踪关注。对市属创作单位的创作人员,不妨作为一个本职工作任务来下达,甚至可以作为日后广州文学艺术中心人员配置的一个考量条件来下达。

由于雕塑本身的特点,其作品制作补贴总数应不少于总经费在扣除展览场租以及相关必要支出之后余额的二分之一,原因是:全国对曾坐在第一把交椅的广州(广东)雕塑的重视,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

五 展览基调

展览必须有基调,还需有与之配套的意象。

这是一个官方主办的大型展览,它向全国展示的首先是广州市的个性,然后才谈得上展示作品中所表现代艺术家个性。

它的基调应该既是多元化的、亲近人的、生机盎然的、激情充沛的,又要有一种大家之风,端庄平正。

中国美术馆虽然是一栋旧式建筑,在中国美术家心目中它却仍是最高艺术殿堂,它典雅的建筑风格,以及馆方对其品牌形象的维护,决定了策展人不能在此随心所欲地搞噱头玩花样,不能在此以暴力式的艺术语言发言,不能把环境改头换面而粗暴地营造展示空间。高明的策展人,往往能把展览办得既不失其品调,又能与固有环境融合一体。

这也是广州人的长处。

四月的北京已经是春天,而南国春意更浓,更和暖,丰盛的花季也可以是展览的千姿百态的象征意象;以往的三十年的广州美术则亦是改革开放中的三十年,可以考虑用“春天故事三十年”,另一个可以参考的是“南大门来风”,作为展览主题。

蓬勃的春意,又应该避免艳俗,故建议展览的包装色以黄色、绿色的结合为主。在广告板、招贴画、请柬、门票上使用。

建议在美术馆入口外围栏处建造一座临时牌坊作为这次展览的主题形象,寓“南大门”之意,其高度,以人的视线在美术馆门前马路两边看,能遮挡住美术馆的琉璃屋顶为宜,外型必须新颖,又能结合广州西关大屋的“趟栊”的特征,牌坊上镶嵌浮雕板,上面收集广州艺术家们的手印。牌坊材料以钢架与铝合金构板为主,喷涂上合适的颜色。

六 展览布局

策划书这一章节,目前写来尚为时尚早,原因是:

1 策划者必须亲临展览场地考察,取得第一手展场资料数据,对其展馆面积、展线与有效展示空间、楼层高度、建筑风格、内部装修风格都有具体清晰的认知,并由此定出最合适的作品陈设方案;

2 策划者须对展示作品的数量有一个比较接近的估算;

3  策划者须对展示作品各种风格有一个大略的了解;

此外,策划者对美术展览的运作、对雕塑家们的作品风格必须有相当的认知。缺乏以上条件而言展览布局方案,无异纸上谈兵。有必要尽快安排策划者赴京考察行程,根据展场实际数据、图片在电脑上进行预演,画出完整的电脑立体效果图。

九个展厅中,起码要一个展厅专门用于展示雕塑作品,而雕塑经典作品,可考虑分布在展馆室外空间、大厅、走廊等显要户外位置。

七 展览工作日程

2007年5月

1 向广州地区雕塑家发布展览作品征集信息(通知、信函、报纸、互联网,附参展登记表)

2 派员赴京考察展场,并与当地美术界联络。

3 召集骨干创作力量,召开集思广益大会。

2007年6-8月

1 根据收回的参展登记表编册统计,得出较为翔实的参展作品数据,并由此对展览效果作大致预设。

2 画出电脑立体展览效果图。

3 确定展览期间所需设备、器材。

4 组织展览宣传文字稿件。

2007年9-11月

对作品运输开支作精确预算;

对布展物料支出作精确预算;

对布展人力开支作精确预算;

2007年12月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